songbo


仁,成物,成我

孔子,或者说整个中国哲学系统,不讲彼岸,只讲现世。 它去指导你如何在现世生活,如何待人,接物。 孔子说,成物,成己。 人生追求的是幸福,是在成就他人中获得的幸福。 这种成就他人是自己选择的, 是自己的心灵在觉醒中的自主选择。 在成就他人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就了自己。 在成就了自己的过程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的第一篇,讲的就是幸福。


中国简明“哲学”史 – 诸子百家

如果哲学的定义是研究存在,价值,死亡, 这些普遍、基本的问题。 那么中国汉朝以前的思想家们,除了老子和孟子的部分思想外, 不能被称为“哲学家”。 本文姑且把他们称为“思想家”。 西方哲学家的课题是, 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本质。 中国思想家的课题是, 如何治理天下。 是为帝王服务,很像今天的智库。 周朝建立,国土辽阔。 周天子一人管理不来, 于是分封自己的亲戚分管各地区。 亲戚们有领地,有军队,有领地上的行政权。 中国称之为诸侯,西方称之为贵族。 诸侯名义上臣服于周天子,但实权极大。 这种以宗族为基础的制度, 称为宗法制。 周朝制定了“礼”,用以规范诸侯和周王的关系。 也规定了家族成员的长幼尊卑。 称为“周礼” 周朝覆灭,诸侯割据,春秋战国,战乱不断。 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治理国家的新制度, 他们呈现给各国君主,希望得到采纳。 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如何治理国家呢?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 他认为“礼”源自人的内心, 源自“我要对别人好”的善念。 这种善念,他称之为“仁”。 “仁”字,二人。 心中不仅有自己,还有他人。 “礼“外化出的具体行为,称为“礼貌”。 “礼貌”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形式, 但心中的“礼”不应改变。 像极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称义。” “礼”是“信”,“礼貌”是行。 孔子给出的治国方略是 大力发展全民教育,恢复“周礼”。 “有教无类”。 他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见效过于缓慢,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君王要爱百姓,是因为如果不爱的话, 会被百姓“以牙还牙”地报复。 “兼爱“有一个逻辑漏洞: 一个个孤立的百姓没有能力报复君王。 墨子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孟子提出“性善说”, […]


简明哲学史

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 了解一个人也是如此,不仅要了解他的当下,也要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 哲学史像一个圆,哲学家们吵了几千年,似乎又走回了原点。 只不过,走了一圈走回原点的你,已经不是刚出发时的你了。 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个问题有很多等价的表述: 你为什么不现在自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延伸的表述: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那个能够统一宇宙,解释万物的真理是什么?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 哲学的工具是怀疑,哲学家怀疑一切。 它的具象化表现是:喜欢问为什么。 已知的最早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在雅典抓到路人就问为什么。 直到问到路人语塞,他才心满意足。 其实孩子们往往有哲学家的气质。 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你为什么要上班? 为什么要赚钱 为什么要吃饭 为什么要活着? 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分为意识和物质, 后人称之为二元论。 我怎么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还是说只是因为我观察到了,所以它才存在。 如果我不观察,它就不存在了? 我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不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我怎么知道我不是一个浸在营养液里的大脑? 这个命题没有答案。 笛卡尔不断回撤,最后说出: 我思故我在。 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一定是存在的。 仅此而已。 休谟主张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知识, 一类是先验的真理,不因为人的观察与否而改变。 比如欧式几何学:平行线不相交。 即使人类没有观察到过绝对的平行线,这个知识仍然为真。 另一类是人类通过都是从后天的观察,归纳而来。 比如太阳过去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人类就归纳成:太阳永远是东升西落。 后人称之为经验主义。 他否定了因果律,因为你无法观察所有的情况。 你松手,这个红色的苹果下落了, 你怎么知道一个黄色的苹果在月球上是否会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下落? 你怎么知道明天,这个红色的苹果仍然会下落? 你怎么能“观察”出来,这个苹果是因为万有引力而下落的呢? 通过观察现象,人类归纳出规律,但这个规律若要变成因果,中间有一跃。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 统一了苹果落地和行星运动背后的规律。 物理学信心高涨, […]


幸福

我毕业了 不知该去哪里 他们说 去北上广就是幸福 我加班到凌晨 喘不过气来 他们说 奋斗就是幸福 我有了点积蓄 想存起来 他们说 消费就是幸福 我的父母 想多生几个时 他们说 少生就是幸福 我成家了 但不想生时 他们说 儿孙满堂就是幸福 我想走出去 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们说 你生在这里 就是幸福


人之初,性不善

人之初,求幸福。 求幸福的过程上,与人互动。 你帮助了另一个人求幸福,那个人觉得你是善。 你阻挡了另一个人求幸福,那个人觉得你是恶。 善与恶只是一瞬间的 所谓善和恶,都只是个体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与其他个体互动时,其他个体对这个个体所产生的价值判断。 没有善人与恶人,只有对你的善举与恶举。 当你的某个行为,不会对你追求幸福产生任何影响,但会帮助另一个人求幸福时,你多半会去做。 当你的某个行为,不会对你追求幸福产生任何影响,但会阻挡另一个人求幸福时,你多半不会去做。 这就是恻隐之心。 可能也是性善说的根源。 承诺也只是一瞬间的。 当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说,“我爱你,我(想)爱你一生一世时”。 它只是表达了这个个体,在那个瞬间的真实感受。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即使之后这个个体不爱另一个个体了,这个个体也没有欺骗。 只是人变了。 恶举也只是一瞬间的。 一个个体在某个时刻损害了另一个个体求幸福。 在之后的某个时刻,这个个体因此被法律惩罚。 被法律惩罚的那个个体,已经不是损害另一个个体求幸福的那个个体了啊! 被法律惩罚的那个个体,可能已经完全悔改。 曾经,一位哲学家苦苦思索,终于顿悟。 他兴奋,推开门,冲到街上,大喊 “我不是人!我不是人啊!” 我不是人,我是一个存在。 我的存在是高于,广于“人”的定义的。 我的存在包括了我的物质,我的意识,以及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就像电影Coco里讲的那样。 佛曾经是人,因为佛的举动,是善的,并且佛一直是善的。善佛。 佛对所有其他个体都一直是善的吗? 善佛?恶佛?


脑子历险记 2

人生的意义是追求幸福。 幸福分为此刻的幸福和长期幸福。 心灵追求的是此刻的幸福。 脑子拉扯着心灵,告诉心灵要追求长期的幸福。 它甚至会告诉心灵,你现在先不幸福一会儿,但你之后在某个时间段会更幸福。 或者告诉心灵,这个不能做,虽然做了此刻很幸福,但未来会不幸福。 心灵擅长找方向,但不擅长规划。 脑子擅长规划,但不擅长找方向。 二者是拍档。 好,脑子和心灵手拉手开始找幸福了。 但你找幸福的过程中,会与他人互动。甚至你找幸福的某些方式,会阻挡他人找幸福。 当你找幸福的过程中,帮助了另一对脑子和心灵找幸福。那么在那对脑子和心灵而言,你是善的。 当你找幸福的过程中,阻挡了另一对脑子和心灵找幸福。那么在那对脑子和心灵而言,你是恶的。 你找幸福的方式是会变的。另一对脑子和心灵,评价你的善和恶,只是在评价你与他互动的那个瞬间,你是善还是恶的。 没有善人或恶人,只有对你的善举或恶举。 人有恻隐之心。当一个个体看到另一个个体不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到不幸福。恻隐之心是时隐时现的,根据环境而显现或被蒙蔽。 脑子告诉心灵,当你追求幸福的方式过于阻挡别人追求幸福时,别人也会这样来对你。长期来看,不利于你追求幸福。恻隐之心也告诉你,别人不幸福,你也不幸福。 脑子和恻隐之心,促使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互动,称为文化。脑子假设:与每个个体只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他人的幸福相比,有了文化的约束,每个个体能追求到的幸福会更多。 被大多数个体认为的善,称为德。 被大多数个体认为的恶,其中一部分极端的恶,被书写成文,称为法。 脑子和心灵协力找幸福的过程中,脑子时不时失去了与心灵的连结。它不知道心灵想要什么,称为迷茫。 有的脑子找到了和心灵打通并维系连结的方式,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佛学。 有的脑子与高于人的存在连结,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神学。 有的脑子与其他人连结,让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儒学。 有的脑子与自然规律连结,让它来指引脑子行动,称为科学。 有的脑子与或心灵,或神,或自然规律,或他人期望连结后,通过能被其他脑子的接受的方式,把此刻的幸福表达出来,称为艺术。 有的脑子怀疑上面所说的一切,烧坏了脑子,称为哲学。 脑子与心灵、神、自然规律、他人期望连结后,找到了行动方向,称为笃定。 脑子们发现,在和另一个脑子进行某种互动时,十分幸福,并且还会顺便产生小脑子,称为生育。 脑子们追求自己幸福时可以采用的方式,称为权利。 脑子们越来越多,追求幸福时,脑子们的互动越来越复杂。为了让每个脑子更好的追求幸福,脑子们商量,每个脑子让渡出一部分权利,成立了某个东西。作为交换,这个东西要保证让每个脑子比在没有这个东西时,能追求到更多的幸福。这个东西称为政府。 那些没有被脑子们让渡给政府的权利里,有几项对追求幸福最重要的权利,称为人权。 在政府里追求幸福的一小部分脑子,称为统治者。 在政府外追求幸福的大部分脑子,称为人民。 所有脑子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投票,选出一小部分在政府里追求幸福的脑子,称为民主。 如果政府里追求幸福的脑子,都只听一个脑子指挥,且不通过民主产生,称为独裁。 脑子们把一切能被脑子们观察到的东西,称为物质。 脑子们把一切不能被脑子们观察到,但是心灵说它能感知到的东西,称为精神。 追求幸福的路上,脑子需要物质,心灵需要精神。 不同的脑子擅长提供给其他脑子不同的物质,称为分工。 作为交换,被提供物质的脑子要给提供物质的脑子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让脑子们用来交换物质,称为货币。 有的脑子在追求幸福时,生产了太多的物质,需要鼓励其他脑子来拿货币交换。 他们对其他脑子说,“幸福在购买里”,称为消费主义。 有的脑子在追求幸福时,把幸福和货币搞混了,称为拜金。 这种搞混也不是都是脑子们自己的原因。 有的脑子能发行货币,有的脑子能分配货币,有的脑子有充足的物质,有的脑子擅长说服其他脑子。 他们为了追求幸福,联合起来,对其他脑子说,“幸福在拥有货币里“。 脑子们容易被其他脑子影响,去帮了其他脑子追求他们的幸福。 那你的心灵捏?你的心告诉你,幸福在哪里? 写到这里,我的脑子快炸啦。心灵说,脑子你给我歇歇喽。 […]


反思儒家文化,如何追求幸福

本文是世界极简史的延续,重点反思儒家文化,探讨如何让人们更加幸福。 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的关系,重德,讲秩序。 这种文化的好处是能凝聚大量的个体,让所有人都往一个主流的文化范式靠拢,进而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整体。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文化的坏处是压抑个体的需求。它要求每个个体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需求,去成全别人的需求,亦或去成全那个整体的目标。 我们经历过的一些具象的文化习俗,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校服。 我们听的一些抽象的口号,也有压抑个体需求,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比如“大局意识”。 我们接受的一些道德训练,也强调他人先于自己。比如孝顺,父爱母爱,雷锋精神。 有趣的是,“孝顺”一词,在英语里并没有直接的翻译。英语国家的人们不理解孝顺。他们会尊重他们的父母(孝),但未必会顺从父母的意志(顺)。 儒家文化里的理想人格,是一位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里的“好”,都是指你先对方的需求,后自己的需求。对于你的父亲,你是好儿子;对于孩子,你是好父亲;对于妻子,你是好丈夫;对于上司下属,你是好同事。 那么若摘除掉这些关系,你究竟是谁? 你从一出生就背了孝顺父母的债,你要为父母而活。 有了孩子后,你背了养育子女的债,你要为子女而活。 你说你不想背这债,不要子女。儒家告诉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时候你才能为自己而活?你自己人生的意义为何?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只自私地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会很糟糕。但是,只要每个个体都有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的需求,他就必然会考虑一定程度上他人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和“为集体而活”是频谱的两端。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平衡。 中世纪的宗教极端压抑人的需求,一千年来科技几乎停滞。文艺复兴后,人们的重点重新回到人的需求本身,带来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中国需要进行一次心灵改革,让人们相对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而活,因为它顺应人性。 改革后,生产力可能进步,也可能倒退。但这是我理解的,让中国的人们更幸福的途径。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本文是博三篇的最后一篇,头两篇为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世界极简史 本文通过一些具象的例子,说说我目前所认同的人生意义,即人生观。 人生目标:追求长期,健康,内心的幸福感。 长期:持久的幸福感。反例是游戏,赌博,纵欲,酗酒,药品,朝三暮四的兴趣与爱情。 健康:不损害身体,不损害他人的幸福感。反例是药物,酗酒。 内心:这是我内心自己认同的,不是社会或他人强加给我的幸福感。这就抛弃了一些文化传统,一些媒体宣传的意义。例子:消费主义,钻石,婚礼,“父母在,不远游”。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我对存在主义的理解源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一些网上资料。 存在主義鼓勵人們遵循自己真心信服的價值觀(而非外界灌輸的)來生活,並把這種美德稱為本真 存在主义者自己定义美德。自定义的美德可能与社会的美德相近,也可能格格不入。他们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追寻自己信服的价值观,追求自己所认可的幸福。社会认可的美德,例如忠贞,守信,甚至诚信,他们都只是选择性的接受。如果他们的美德与社会的期望不符,他们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抑或是“渣男”/“渣女”,“不孝子”,“自私”…… 我的人生观接近存在主义,但不完全一样。因为我额外加了长期,健康这两个限定词。我姑且把它叫为,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危机 有研究表明,给人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是血清素,催产素和多巴胺。那么是否给人注射这几种物质,人生就有意义了? 首先,我不认为人类,能用自己的意识完全搞清楚意识的机理。(广义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幸福感产生的机理,一定会有我们搞不清楚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存在。 其次,追寻幸福的过程也是意义的一部分。 婚姻 稳定的亲密关系给我充足的安全感,进而给我幸福感。所以我会追求,维护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注意,亲密关系不等于婚姻。我认为婚姻是外界,社会加给个人的产物。个人有权接受,亦有权拒绝。我之所以结婚,是出于一些世俗便利的需要,以及对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妥协。我与爱人目前无间相爱,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对方,并接受对方。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事实的爱,不需要政府给予一纸形式上的证明。 我感激我的爱人,让我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能一起成长。 孝顺 我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强加他们的所认同的价值观给我,并在我的工作,生活的选择上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让我积极地与这个世界互动。他们与亲戚的关系十分融洽,这让我积极地与人互动。他们给了我衣食无忧的童年,让我不那么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对我的教育以鼓励为主,这让我积极地接纳自己。 我会在我认同的范围内孝顺我的父母。因为孝顺父母,会让我内心满足。 育儿育女 我会给子女以安全感,以支持,以机会。我与爱人相爱,与朋友相知,与老人相敬,与自己相接纳,言传身教。 我会多鼓励孩子去探索,但也会规定好探索的边界。比如法律的边界,道德的边界,一些诱惑的危险。 我会尽量少批评,最好是不批评,而是引导。 我会以最大化我自己幸福感为目标的前提下为孩子选择教育资源。 我希望他/她是快乐的,本真的。 艺术 这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摸到了那个本真的核,体悟到了真理的美好、幸福。他们把体悟通过各种具象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成了各种艺术形式。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通过各种感官,欣赏这一小部分人所创造的艺术,从而一窥那个核的美好。这一小部分人是大众与核的桥梁。 工作 工作给我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让我成长。我不感激公司,因为是单纯的利益交换过程。但我感激我在公司里遇到的导师们。他们对我的引导,超过了公司所定义的本职范畴。我感激一个个具体的人,我轻易不感激虚构的事物。例如神明,公司,组织,国家。 我感激自然。 被定义/被评判 – judgement 我不会去评判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被其他人所发明出来的概念所框住。但我会选择性地只与其中一部分人互动。 我也不喜欢被评判。例子:我既不外向,也不内向。我是一个频谱,而且是一个动态改变的频谱。在特定环境里,如果少言寡语会让我更快乐,那我就选择安静。如果积极探索让我更快乐,那我就会与外界互动。我会在内外之间横跳,一切以提高我的幸福感为准绳。 由高级到低级,依次是: 死亡 我是会死的。可能在八九十岁老掉,可能明天就意外身亡。 此时的我不会畏惧,因为想通了人生的意义。甚至好奇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希望无意识地死亡,而不是在死亡前备受煎熬。 如果我在死亡前备受煎熬的话,或者让我爱的人备受煎熬的话,我希望拥有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 我是谁 人类争论着,是物质先于意识,还是意识先于物质。其实,人类认为的物质和意识,只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物质和意识。可能有第三类“东西”,独立于物质和意识,至今仍未被我们观察到。而且,很可能物质和意识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谁先于谁,先决定谁。唯物和唯心都不准确。 如果我们把人类观察到的,没观察到的物质、意识,和第三类人类至今未观察到的“东西”,定义为“存在”的话。 那么我是一种存在。我肉体死后,我仍然存在。 那么,我是谁? […]


世界极简史

游猎 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智人种。与其他人种相比,我们不是最强壮的。 九万年前,智人开始突变,获得了一项新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尤其是讲虚构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让智人可以团结50个以上的同伴,开始大规模协作。于是智人靠着团结,打败了其他人种,游猎了更多的猎物。 农耕 一万年前,两河流域的某个智人发现,原来小麦是可以耕种的,并且耕种产生的粮食数量远大于游猎。于是智人们开始定居,过上了我把你养大,你再被我吃掉的生活。叫做农业革命。 古典 农业革命带来了人口暴涨,也带来了剩余粮食。一部分人可以不再从事耕种,转而生产其他物品,社会出现分工,手工业诞生。甚至一部分人可以不再从事生产,而是制定规则,管理其他人。社会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形成。 人们生产的物品种类增多,物品开始交换。货币,商业诞生。 为了管理更多的人,人要讲出更完备的故事。 欧洲诞生了基督教,讲出了人与神的故事。信主。 东亚诞生了儒教,讲出了人与人的故事。修德。 古希腊诞生了科学,讲出了人与世界的故事。求真。 它发生在公元前后,我们称之为古典时期。 中世纪 公元后几百年,罗马占领了古希腊,君士坦丁大帝钦定基督教为全国推行的好故事。 宗教势力超越了国家政权,商人被打到社会底层。人们不再求真,而去歌颂神明。正值公元5世纪与15世纪,我们称之为中世纪。 文艺复兴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统治的领域回撤,让出了国家政权与科学。人们开始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开始研习古希腊圣贤的典籍。这场思潮从意大利开始,称为文艺复兴。 近现代 人们开始求真:日心说,牛顿三定律,物种起源相继建立。 科技革命带来了工业革命。工厂代替了农田,城市代替了农村,农民成了工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出现。 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这个过程,称为现代化。 货币不仅是贮藏财富和交换媒介,还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剥离,我们称为资本主义。 工人被压迫,看不到生活的意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讲出了另一个故事,称为共产主义。 欧洲的某个国家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宣扬人种优势,讲出了另一个故事,称为法西斯主义。 二战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冷战消灭了共产主义。目前世界上还剩下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和东方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个主义的兴衰,我们称为近现代史。 当代 对钱的盲目追求和机器对人的异化让一部分人反思现代化。他们遵循自己真正信服的价值观(而非外界灌输的)来生活。开始向内探求,关注自身的情感,称为存在主义。 资本主义意识到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且有商品过剩的危机。他们通过媒体、广告向消费者宣传“你要多消费。购买即意义”,称为消费主义。 统治者要维系统治。他们控制信息,通过媒体向人们宣传“你生在这里是幸福的”。称为爱国主义。 有一些人,看透了上面的所有主义,又无从改变感到无力,或者没有看透,只是直觉觉得“哪里不对”,怀疑一切,称为犬儒主义。 参考资料 《人类简史》,汤质看本质。 扩展阅读: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有宋博特色的存在主义


三十不惑,哈哈哈哈

2022年的大部分成就,似乎都是在临近新年的尾巴上完成的。也可能是峰终效应,对终记得多一些。 我想大声的说,我不惑啦!我今年三十,比孔子说的还早了十岁。 不过,我不知道我的不惑的状态会持续多久。我希望它能持续的久一点。甚至不久也没事儿,因为这说明了我又有了提高,认识到了我现有的认知,不够完整。 人生的意义 真理无比简单,是我们搞复杂了。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心所认同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你纯粹的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社会,外在所给你的期许,也不是一块红布下看到的幸福。 不过不能纵欲,需要在幸福感上加一个限制。 我的人生目标:追求长期、健康的幸福感。 我很佩服央视路人采访“你幸福吗?”那个节目的幕后策划者。他是看透了的,希望让大家关注内心的幸福。只是民众没有共鸣,反而造就了“我姓曾”的笑点。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太本质了,路人采访,在当时的状态下,很难隔离掉外界的嘈杂,去听内心的声音。 马斯洛与ERG 有了人生目标之后,下一步是如何落地。落到个人身上,形成可以执行的计划。 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是线性金字塔形的。ERG是球,我更认同ERG。 ERG把人的需求分为Existence (物质需求), Relatedness(与外界互动的需求),Growth(与自己互动) 为了追求长期,健康的幸福感。 我需要一定的财富,支撑我舒适的生活与物理安全(existence)。 我需要稳定、信任的亲密关系(relatedness)。 我需要觉察自己。觉察自己的emotion/bias/mindset/believes,接纳并提高(growth) 困难与克服 在实现ERG各个方面的小目标里,我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 其实这三个困难,对比我的ERG理论和人生目标,可以归纳为一个困难:知行合一。 新的一年,我希望修炼到知行合一。 文化和信仰 文化是水平的,能凝聚人,也会束缚本我。 信仰是向上的,不容质疑的。 二者都可以作为你的工具。作为工具后,收放自如。 小心!不可完全背离文化,除非你没有relatedness(这里特指与人沟通)的需求! 道,真理,三位一体 信仰之上,还有一的点,那个点是真理。参悟之后会获得极大的幸福感,甚至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子和孔子把它称为道。基督教称为三位一体,灵。 道不可说,一说就错。因为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道比人高,语言又是人发明的。语言无法准确描述道。 本文为博三篇之一,其余两篇为: 宋博特色存在主义 我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