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July 4, 2017


【转发】余额宝规模达到1.43万亿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自知乎,转载的原因是写的都是干货,而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外币管控,M2发行里,房价高涨的原因。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26374/answer/193032834 —以下为正文—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回答很短,赶时间的看那个就可以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96175/answer/168438730 但是,那个回答的评论区里,居然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而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通俗易懂了。好吧,那我试着说得再浅显一些。 这就不得不写得很长很长了。因为金融专业既然是大学里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那它还是有些门槛的,不是金融经济相关专业出身,又没有专门去学习相关知识,的确不容易搞懂。 我尽量不用术语,不跳步骤,这样一来,答案就没办法简洁了。但是,如果大家看完了,就能顺便补上一些经济金融基础课,所以坚持看完还是有意义的。 言归正传,开始回答问题。 近两年是我国历史上利率最低的时期,没有之一!请看下图。利率是一个体系,市场上有很多很多利率。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以一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 我国的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出来的,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基准利率里又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核心。 为什么近几年利率如此之低呢?那要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大家从图表里也可以看出,2007年末,是近十年来利率的最高点,是央行加息降息的分水岭。 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企业要扩大生产、老百姓要买房买车,钱不够了就向银行去借。股市和债市也能融资,这叫直接融资。但只有小部分大企业才可以,所以主要还是看银行,这叫间接融资。 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绝大部分资金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存款。银行一手从老百姓和企业吸储,一手向企业和老百姓放贷。其实就是资金的中介,所以才叫“间接融资”。贷款多了,存款就不够用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是开源节流啊。开源就是增加存款,怎么增加呢?大家都见过,银行以前经常送点米面油、送点小礼品什么的,这样做有点用处,但用处不大,主要还是靠提高存款利率,利率高了,老百姓自然愿意多存款。 节流就是减少贷款。可贷款少了利润也少了。所以银行就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即使贷款少了,利润也不会少很多,甚至还能增加。因为经济在增长,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了,企业还是有的赚,利率高一点无所谓。 所以,我们看到08年之前,存贷款利率一直在上升。但是,08年后金融危机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呢?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学认为,GDP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三个部分组成的。 但是,我国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和投资带动起来的,而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靠消费带动起来。 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老百姓收入减少了,自然就会减少消费。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对应着我国的净出口。 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净出口快速下跌,严重影响了GDP增速。国家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种是扩大消费,一种是扩大投资。我国主要采取了后一种措施。 要扩大消费和投资,降低利率是一种办法。 降低了存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划算,不如自己花掉。 降低了借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从银行借钱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会借钱买买买,企业才会借钱买原材料和设备。 于是我们看到08年后,利率在下降。“四万亿”出台后,投资猛增,占比几乎翻倍。而这么多投资,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支撑起来的,到期是要还本付息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变成了形象工程、变成了各地的鬼城、变成了过剩产能,不能产生效益和利润。也就是说,这些贷款到期以后不仅还不起利息,连本金也还不起,把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如果是民营企业,那就到期不再续贷,要想续贷就得增加抵押或找其他企业担保。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尤其是浙江等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一个企业破产,拖倒了担保链上的几十家健康企业。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 如果是国企,那地方会想方设法要求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因为一旦企业还不起贷款破产倒闭,那么麻烦就大了。 首先,国企倒闭,GDP就少了,而GDP是官员考核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国企倒闭,税收就少了,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 再次,国企倒闭,失业工人很可能会闹事,YX、SW乃至进京SF,导致官员在考核时被一票否决。 所以,地方GY会竭尽所能,请求、诱导、要求、迫使银行继续贷款给国企。 如果是地方ZF,那银行就更不敢得罪了。几年前地方ZF自己、或者其下属的各种城投企业从银行贷了很多款,利率也不低,因为最低也不能低过贷款基准利率。 但是,几年后贷款到期时地方ZF还不起贷款了,中央ZF没办法,要求银行把贷款置换为地方债。也就是说,银行以高利率放出的贷款变成了利率不到3%的债券,其中的差额都是损失。 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银行的利润增速从百分之几十到现在的接近零点,坏账越来越多。 但是,借新还旧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是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让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些钱究竟最后怎么还呢?中央ZF的办法是用放水来稀释债务。 老百姓以为放水就是印钞票,其实不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里,印钞票只占极小部分。现钞在金融学的叫M0,只是冰山一角,而这座大冰山,专业的说法叫M2。 下面是中国的M2与几个发达国家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M2在08年之前就很多,08年之后更是飞速增长。 说白了,货币与经济是水和面的关系,经济发展了就得多发货币,好比面多了就得加水。如果经济没怎么发展,却大规模放水,那么面就稀了。 面稀了,对内就是通货膨胀,老百姓存进银行一碗面,拿回来时只剩半碗面半碗汤了。这就相当于,企业和政府欠的债,有一大块不用还了,这块损失,让存款的老百姓承担了。 面稀了,对外就是货币贬值。之前,中国为了促进出口,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所以美国经常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不正当竞争。 经过几年的暗中贬值,不但之前人为压低的那部分没有了,还让人民币汇率高估了。再加上美国央行不再大规模放水,反而打算开始从市场上抽水,使得美元汇率升高。 这一里一外,让大家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人民币汇率早晚会下跌很多,所以越来越多地把人民币换成外汇,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少。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中达到最高点3.99万亿美元,一年半后就跌到接近3万亿。要知道,中国一年的顺差就有三千几百亿美元呢。 这三年来,不仅存量少了1万亿美元,三年的进出口顺差也有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年来外汇储备就少了四成。这还是最近两年来,ZF想方设法、围追堵截才达到的,不然外汇流失会更多。 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让央行不能继续大规模放水了,否则外汇储备就撑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的M2增速越来越低,从08年的27%,到现在的个位数。 M2少了,就意味着银行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央行那里借到便宜的钱了。从老百姓那里吸储也不容易,因为利率那么低,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不愿意挨宰,更愿意把钱拿出来买房子来抵消通货膨胀。 于是银行只能跟同业去借钱,同业市场的利率不受央行控制,很快就升高了。在同业市场,银行们主要是借款的一方,那贷款的一方是谁呢?正是货币基金,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各种“宝宝”们。 货币基金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多,自然能支付起越来越高的利息给老百姓,所以大家都越来越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里,使得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