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宋博于2011年春季申请北大自主招生所作)
壬申年,十月望,吉林郡,梅河府。夜。
朔风凛冽,暴雪肆虐。
既深,百姓酣睡,城中漆黑。惟医院一室内灯火通明。屋中数人皆着白衣,神情焦虑。倏忽,一男婴哭啼而出。众皆拭汗,长吁一气。比护士捧而视之,乃大惊,两臂战战,几欲脱手。众人怪之,传视,皆掩鼻涕泣,不敢与忤视。院长痛哭于厕,悔惧不已,不应贪财,接此生意。此婴之貌,怎一个寝字了得?然母爱恋笃甚,视为明珠。祖父曰:“貌乃先天生,学乃后天成。无妨名之曰:博。望其博闻强识,博览群书,以补其容貌之憾。”众皆附议。
初,博愚顽乖劣,不近诗书。诗云:“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及至垂髫,未见其异于常人之处也。但见屡拆舍中之电器,探寻构造之理。螺钉导线,狼籍一地。父不解其意,初叱后笞,遂止。
越明年,文曲星降临。其兄冰见录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举家欢腾,全城轰动。乡人咸来贺喜,各复延至其家,宾客其父。酒过三巡,问询弟博之性禀。父喟然而叹曰:“朽木不可雕也,其去其兄也远矣。”博窃闻之,如巨锤擂心。始悔其荒废学业,不思进取。顷之,丁祖父忧,弥留之际,惟念幼孙:“名博矣,学博哉?尔其无忘乃祖父之志!”言罢殂,族人皆悲痛拊心。惟博不涕不泣,独立一隅,手中握拳,暗下决心。
六月既晦,时值暑期。会兄报到与北京大学,遂有幸一览燕园胜景。若观夫京都之魂,在海淀一区;海淀胜状,在燕园一景。倚博雅,衔未名,育巨擘,纳精英。入书库,藏书星列,卷帙如云,吟咏求气,如沐春雨;临未名,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邀月共酌,与松相期;仰观博雅,敛蓄素雅,巍然独立。此可谓,聚沙成塔,聚贤才而成北大。北大钟天地之灵,学梓尽中华之美。群贤俊秀,皆为惠连。燕人咏歌,独惭康乐。不图宦达,犹矜名节。博雅塔前人博雅,未名湖畔不为名。元培先生之遗风,氤氲流转;学术自由之火种,薪尽火传。此则燕园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博于有叹焉:“乌鹊绕树,何枝可依?必做良禽,择北大而栖。”时十岁有三也。
逝者如斯,将及弱冠。效法兄长之勤,恢弘祖父之志。学愈精,思愈深。韦编三绝,焚膏继晷。族人刮目,为之叹服。会校竞选学生会司事,博欲小试身手。或劝之曰:“愚顽好事者谋之,又何间焉?君其重学业而轻选举也。”然博欲砥砺德行,不听。除副主席,兼摄学习部。后,闻玉树受震,博心亦创。携学生会,募捐与师生。师生云集响应,筹善款万余。悉数寄往灾区。救人民于水火,展人间之真情。又尝从同学十余人,亲植松柏于河畔。雨雪霏霏,松柏依依。为绿化环境,尽绵薄之力。凡任此职二年余,良有感也。所谓待人之道,于诚。于让,于礼;接物之法,于理,于公,于谨。持此六言,矛盾之音去之大半,和谐之气充盈世间。郡丞知府嘉其德,授省优干、市三好之誉。博以为教尺,鞭策己身,以务进益。
校千余人,博独占鳌头。且历获数、英、物、化二等奖,生物三等奖。虽好学至此,距北大之录取线仍存差距也。喜闻校获推介之姿,而博分其一也。研习招生简章,虽无需撰自荐之信,然仍修书一封,谨表诚意。
拜谢教授批阅此信于百忙。博,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才疏学微,不斟字句。稚嫩失当之处,还望海涵。
再拜。
庚寅年十一月初六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