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摘录自论文:《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版)》 (原文在文章末尾)

总结:

  •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风险评估等问题无统一认识。
  • 绝大部分肝血管因无恶变倾向,可终身与瘤共存;但仍有部分病人因血管瘤进展,出现腹痛等症状或并发自发破裂出血,存在一定的致命风险而需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

  • 肝血管瘤临床症状不明显,最初仅从尸检标本中检出。
  • 基于67万健康体检人群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肝血管瘤发病率为1.5%。男女比例为1.3:1,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约占58%。
  • 成因:通常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此外,性激素会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形,乃至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怀孕和口服避孕药,可使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瘤生长
  • 绝大部分肝血管因无恶变倾向,可终身与瘤共存;但仍有部分病人因血管瘤进展,出现腹痛等症状或并发自发破裂出血,存在一定的致命风险而需进行治疗。

临床表现:

  • 通常无症状,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61%)
  •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且病人肝功能无明显异常。
  • 若肿瘤直径>=5cm,可能会因对邻近组织和脏器压迫导致产生临床症状。
  • 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季肋区不适感或胀痛,偶有因左肝巨大血管瘤压迫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 极少数因自发破裂或外伤情况下破裂而并发腹腔出血。

诊断:

  • 超声:准确率61%
  • CT:平扫+增强扫描(需要注射对比剂);准确率77%
  • MRI核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需要注射对比剂);准确率92%
  • 建议:进行2-3种影像学检查:MRI或CT增强扫描检查,以区别小血管瘤与小肝癌,多发血管瘤与肝转移肿瘤。

治疗指征:

肝血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当血管瘤较大且合并以下危险因素时,建议酌情治疗:

  1. 伴发病症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 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需要明确病症与肝血管瘤的因果关系)
      • 0-37%的肝血管瘤病人经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甚至治疗后出现了新的临床症状。
    • 肝血管瘤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 Kasabach-Merritt综合症,又称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 血管瘤自发性破裂:极为罕见。
  2. 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
    • 大多数肝血管瘤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持续增大着占5%-35%,且瘤体增大量也很少。
    • 一般观点认为:每年增速直径>2cm视为快速增长。 >10cm的瘤,如果继续增大,可能诱发症状和相关并发症。
  3. 诊断不明确的肝血管瘤
  4. 肝血管瘤导致的严重焦虑等精神症状
  5. 预防性治疗的肝血管瘤
    • 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不应将直径作为治疗指征,更不建议实施预防性切除。
    • 例外:准备怀孕的妇女伴有巨大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巨大,突出到肋弓以外,且病人较瘦弱,腹部可扪及瘤体;巨大肝血管瘤病人是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

治疗方式:

  • 手术切除
    • 最确切的治疗手段
    • 开腹切除和腹腔镜下切除
  • 局部消融
    • RFA
    • 灼烧,烧掉血管瘤主要动脉供血区
    • 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病率低
  •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E
    • 注射平阳霉素,抗肿瘤抗生素。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瘤内持续栓塞,最终导致瘤体缺乏营养而硬化,纤维化。
    • 创伤小,话费少,术后恢复快,但复发率相对较高。

保养:

  • 不要怀孕(妊娠,性激素增长,会加速血管瘤生长),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免血管瘤破裂)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