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
了解一个人也是如此,不仅要了解他的当下,也要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
哲学史像一个圆,哲学家们吵了几千年,似乎又走回了原点。
只不过,走了一圈走回原点的你,已经不是刚出发时的你了。
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个问题有很多等价的表述:
你为什么不现在自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延伸的表述: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那个能够统一宇宙,解释万物的真理是什么?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
哲学的工具是怀疑,哲学家怀疑一切。
它的具象化表现是:喜欢问为什么。
已知的最早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在雅典抓到路人就问为什么。
直到问到路人语塞,他才心满意足。
其实孩子们往往有哲学家的气质。
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 因为我要上班
你为什么要上班?
- 因为要赚钱
为什么要赚钱
- 因为要给你买吃的
为什么要吃饭
- 因为要活着
为什么要活着?
- 。。。
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分为意识和物质,
后人称之为二元论。
我怎么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还是说只是因为我观察到了,所以它才存在。
如果我不观察,它就不存在了?
我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不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我怎么知道我不是一个浸在营养液里的大脑?
这个命题没有答案。
笛卡尔不断回撤,最后说出:
我思故我在。
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一定是存在的。
仅此而已。
休谟主张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知识,
一类是先验的真理,不因为人的观察与否而改变。
比如欧式几何学:平行线不相交。
即使人类没有观察到过绝对的平行线,这个知识仍然为真。
另一类是人类通过都是从后天的观察,归纳而来。
比如太阳过去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人类就归纳成:太阳永远是东升西落。
后人称之为经验主义。
他否定了因果律,因为你无法观察所有的情况。
你松手,这个红色的苹果下落了,
你怎么知道一个黄色的苹果在月球上是否会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下落?
你怎么知道明天,这个红色的苹果仍然会下落?
你怎么能“观察”出来,这个苹果是因为万有引力而下落的呢?
通过观察现象,人类归纳出规律,但这个规律若要变成因果,中间有一跃。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
统一了苹果落地和行星运动背后的规律。
物理学信心高涨,
“给我所有原子的位置和动量,
我可以准确预测他们之后的位置和动量。“
那么,人是由原子组成的,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是否意味着,每个个人的命运,宇宙的命运,
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那么你也就没有自由意志。你做出的一切选择,
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确定了。
后世称为宿命论,或机械论。
康德提出了物自体,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物自体。
人有十二个先天认知范畴,
这十二个先天认知范畴像是有色眼镜,
人只能透过这个有色眼镜来认识这个世界。
人透过这个有色眼镜观察到的是表象世界。
人在表象世界里获得了经验。
这些先天认知范畴,就包括了空间、时间、因果律。
因果律在表象世界之外,在人的先天认知范畴里。
因果律又重新被人拾起。
理性退化为在表象世界里的有限理性。
黑格尔认为,
有一个正题,就会有一个反题,
正题与反题相矛盾。
在正反矛盾中合题,人就得到了升华。
升华后继续遇到新的矛盾,再次合题,升华。
循环往复,即为人生的意义。
后人把这个方法论,称为辩证法。Hegel’s Dialectics
举个例子,你以为你是一个开朗的人,
但你与别人的互动中,有的人认为你沉默寡言。
这里的正题是:你认为你是一个开朗的人
反题是:有的人认为你沉默寡言。
你的预期与别人的感受不符。
冲突产生,你开始反省,找到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
发现更准确的描述是“在有些时刻,面对特定的人,特定的话题,我是开朗的”
你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你得到了升华。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
人是被“生命意志”驱使的,人没有自由意志。
“生命意志”可以简单理解为欲望。
你以为你有理性,但实际上你的理性只是在为“生命意志”打工,
去满足你的欲望。
欲望没被满足时,痛苦;欲望被满足时,短暂的快乐;欲望被满足后,空虚。
人生是由大片大片的痛苦和空虚组成的。
人只有在欣赏艺术时,忘掉了欲望,享受当下,享受平静。
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和空虚? 消灭欲望。
有点佛家的意思了。
后世称之为悲观主义。
人为什么有欲望?
归根结底,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的焦虑。
那么“我”是谁?
如果“我”是人,“我”依存着一具肉体而存在。
因为肉体终有一死,那么“我”也终有一死。
如果“我”是一种存在,不随着肉体的毁灭而毁灭的话。
那么“我”就是永生的,“我”也就没有了焦虑。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人是猿猴变的。
圣经上显露出了诸多的错误。
尼采“疯了”,喊出“上帝已死”。
上帝不存在,天堂是骗人的。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
尼采毁了大厦,又咆哮着给人以信心。
人生是虚无,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虚无的态度。
是不经思考地接受别人告诉你的人生意义,
度过一块红布下的一生。
还是坦然面对虚无,去战斗,去拯救他人。
“春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权力意志“驱使着自己,去征服,去创造。
采取前一种态度的是弱者,
弱者强调弱者的道德:平等,博爱,同情,尊老爱幼。
强者不应被道德约束,强者应该去追求成功。
强者强调强者的道德:积极进取,追求创造力,充满激情,拒绝平庸。
乔布斯是典型的强者。
他富于创造,充满激情,但毫不怜悯遗孀。
强者可能也会怜悯弱者,但这种怜悯一定是他的自由意志,
而不是受道德的约束。
弱者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强者道德强调人与自己的连接。
人生虚无,那我就用双手去创造意义。
人生痛苦,那我就迎接痛苦,痛苦是我变为强者的必经之路。
量子力学兴起,测不准原理说,
一个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无法被同时观测。
他们的准确度无法小于普朗克常量。
我们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用的是概率。
上帝掷骰子。
机械论,宿命论寿终正寝。
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的所有粒子的状态,
无法决定你此刻现在正在阅读本文的行为。
佛说,你我是因为缘,在此刻相遇。
量子力学说不对,是因为概率云。
非欧几何兴起,弯曲空间中,平行线可相交。
欧式几何不是绝对真理。
甚至代数学也不是绝对真理。
人类把1 2 3… 称为自然数,“因为它们是自然的。”
设想一个圆形的水母,没有任何触角,终生生活在黑暗的海底。
这个水母观察到的周围的世界,均是连续变化的数值:
温度,水流流速,水流方向。
那么它就不会有离散的自然数的概念。
如果水母有智慧的话,它会发明出一套描述它所观察到的,
描述连续的环境的数学。
没有绝对真理,
休谟的第一类知识被否定,只剩下经验知识。
宇宙中的真理,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不可知,不可证伪。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在人类目前有能力观察到的尺度内,
在465亿光年到10的负35次方米,
通过经验归纳和实用主义,物理定律长得什么样子。
没人知道太阳明天是否还准时从东方升起。
我们都是三体。
代数学,几何学,物理学都不是绝对真理。
它们只是工具,用来解释人类目前所观察到的现象。
那么逻辑学呢?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想用逻辑符号精准地表示哲学命题。
他们一步步求证,把无法证实的哲学命题删掉。
结果推来推去,就剩下两类命题。
一个是 A是A;另一个是 A具有B的性质。
举个例子:红色是红色;这朵花是红色。
这个过程叫做逻辑实证主义。
它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形而上学的命题争论了很久都没有答案。
因为他们是逻辑上无意义的命题。
维特根斯坦创立了逻辑实证主义,但又亲手把它毁了。
理性根本无法担负解释世界,指导生活的任务。
语言即哲学,语言即思维。
他创立了语言分析哲学。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Sartre: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人得先存在,然后去谈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自由意志,自由选择。
我可以选择我成为怎样的人。我的人生道路上,做的所有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我。成就了我之所以为“我”。
当我以我的自由意志做出选择时,我是幸福的,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所谓工作,就是牺牲掉一部分自由意志,来换取金钱的行为。
当然,你也可以在工作中,保存自己的一份自由意志。这样,你的工作就会富有激情。
生活也是,保有一份自由意志,坚韧,有力量地活着。
一些参考资料:
电影:
异次元骇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1999) – 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 (2007) – 一个自称来自远古的永生的人,你不可证伪
盗梦空间 Inception (2010) – 你所处的,是现实还是梦境?
源代码 Source Code (2011) – 缸中大脑
瞬息全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2022) – All possible worlds
书籍:
宋博
2023.2.25
于美国湾区